京东:刘强东的早期创业史,越专注越能够成功

今日电商 京东电商 3 0

人的本性是向善的,总愿意往好的方向发展,就看企业给不给他这样的土壤。如果给他良好的平台,人会有积极、正向的行动;如果平台糟糕,做出来的绩效不被认可,就有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

人大社会学系是最不好找工作的,可以跟人口学系相比。 宿舍里的老大追求女孩子,对方说,你们社会学系的找工作都难,连房子都买不起,凭什么嫁你?刘强东也受到了打击,没钱连女朋友都找不到,自己得学技术。

当时计算机是最先进的技术,他买了中国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书自学。学会编程之后,他就给人做系统软件赚钱。在大学时期,他挣了20多万元,想投资自己的未来,决定创业。

海淀图书城和人大西门之间正好有一家四川餐馆转让,这家餐馆饭菜做得好吃,人气很旺,利润不错。

他跟老板谈了三分钟就谈妥了,第二天和女朋友用书包背着现金去交易。他不知道什么是产权证,也没有咨询律师,以为自己在北京有了落脚的地儿。

结果过了4个月,房东来催缴房租,他才傻眼了。难怪当时谈价格的时候,对方会报那么便宜的价格。刘强东秉持着我对人好、人对我好的想法,提高这些员工待遇。

餐馆20多名员工都留下来了,工资翻倍,每人送了一块一百来元的表。原来的餐馆老板让员工吃剩菜,他要求剩菜必须扔掉,员工伙食标准是两荤两素,每周还能喝几瓶啤酒。

过了两个月,他觉得不对劲,原来一天三万多元、最低也有一万元的流水,变成了最高一万、最低2000。

餐馆采购的人要钱越来越多,他把自己赚的钱贴出去了,还向父母、小姨借了钱。有位40岁的工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提醒他,收钱的小姑娘跟大厨谈恋爱,把钱贪污了。

6元一斤的牛肉,能报账12元一斤,0.2元一斤的豆芽,报账是0.8元。刘强东规定肉类三天没用完就不能用了,本来一天能卖8斤牛肉,偏要进12斤牛肉,3天之后还能贪4斤牛肉。这简直是无底洞,刘强东最后不得不多发一个月工资,遣散员工,关掉餐馆,亏损几十万,欠债近20万。

他非常伤心:“我没有善待你们吗?没有尊重你们吗?我没有做错,让你吃好了,睡好了,不查账,没有安插亲戚控制,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你们也是农民,我也是农民的孩子,那是我连续几个月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编程赚来的血汗钱。”

加入日企

1996年,他带着对人性的怀疑加入了日企。在外企,他先研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研究公司管理结构,慢慢沉进去,他看到钱与物是怎么一一对应的,支出是怎么控制的,经销商是如何组织的。

接着,他又被调去做库管,公司规定必须做过库管才能被提拔,没有把库房管理好,是不能升职加薪的。

他管理床垫,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住在库房里,干活儿干到凌晨一两点。经销商喜欢晚上来拉货,他需要先点好货,把货送上货车,再录入电脑。

因为没有加班费,派遣工晚上不乐意来,他就自己干,一个人当6个人使。

管理库房的时候,他深切感受到外企的精细达到什么程度。给经销商发货的时候,要附送宣传单,有些型号送5张,有些则送3张,都是有规定的。每个月能发三四万张宣传单,盘点的时候,误差不能超过3~5张。

日本人说,只有你们中国人才有误差,我们叫错误,不对就是不对,哪里来的误差呢?

刘强东才彻底明白,第一次创业失败是自己的错误,通过系统流程的管理是可以解决员工贪腐问题的。

他对餐馆员工没有任何管理,单据没有编码,如果有编码,就不敢扔掉,否则对不上号。

创办 多媒体

世上三样苦,驶船、打铁、卖豆腐,这是江苏省宿迁市当地流传的一句话。

1998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巨浪凶狠地扑过来,40吨的铁皮船进水了,王绍侠拼命将水舀出船舱。巨浪接二连三地扑过来,船舱进水越来越多,眼看就要沉下去了。王绍侠的全部家当都在这条船上,20年的心血就要沉入水里,她的大脑一片空白,想抱着船头随船一起沉下去算了。那一瞬间,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女,还有年迈的母亲。求生的本能让她跳到了相邻的一条船上。10秒之后,船头消失在水面上。

王绍侠望着水面发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不能哭,在别人的船上哭是不吉利的事,一连三天她都木木地站在船上。直到三天后,上了岸,见到自己的妹妹,她才号啕大哭起来。船沉之后,王绍侠待在母亲家里,没有把这事告诉远在北京上班的儿子刘强东。

1998年6月18日,24岁的刘强东带着工作两年积攒下来的12000元,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下4平方米的摊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一辆二手三轮车,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京东多媒体——京东的前身成立。

当时中国有三块地方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创业地带,一是珠江三角洲,二是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三是中关村。

珠江三角洲与温州以外贸和加工厂为主,而中关村被视作知识英雄的摇篮,以IT产业为主,从1988年到1998年,中关村以每天至少创立一家公司的速度发展。

那时,“海归”张朝阳因为搜狐而成为1998年《时代周刊》“全球50位全球数字英雄”之一。网络门户是1998年的互联网焦点,搜狐、新浪、网易一时风光无限,太平洋彼岸的明星公司是杨致远创办的雅虎,自1996年上市以来得到华尔街的追捧,2000年才达到它的股价峰值。

这一年,谷歌刚刚诞生,而相似的百度迟至2000年才在中国诞生;腾讯还叫作OICQ,只是一只小小的胖企鹅,蜗居在深圳;马云还在折腾他的中国黄页,阿里巴巴未见踪影。

没有人能够预见,日后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三个字母分别对应的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统治格局,更没有人能够预见,京东会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1998年,刘强东创办京东多媒体,是典型的线下渠道生意:在 进货,在柜台卖货,先做批发,后转为零售。

刘强东的做法迥异于中关村众多卖家。他没有进货渠道,没有资金,没有客户,没有团队,就靠他一个人做,坚持明码标价,拒绝讲价。好多客户谈不下价格,扭头就走,去别的地方转了一圈,又回头和刘强东谈,因为发现刘强东这里的价格定得合理,刘强东相信薄利多销。

从柜台做起的时候,刘强东就开始开发票。开发票是一种宣示,宣示“我卖的是正品”,底气十足,工商局在京东多媒体查了三天,没有逃税,没有水货,没有假光盘。当时光盘仿制很简单,空白光盘用丝网印刷做上logo,再做个与正品一模一样的包装盒,就能得到比正品多十几倍的毛利空间。

慢慢地,口口相传,京东多媒体积累起了一批客户,开业三个月后,忙不过来的刘强东聘请了第一名员工。

京东多媒体最初是做婚纱影楼视频编辑的硬件和系统,公司扩大的时候,从海开市场的档口搬到位于硅谷电脑城对面的北大资源楼,在那里刘强东接连租下三个办公室:2425、2426、2427。

那时候,公司转为售卖光磁产品、刻录机和录像带转制系统,70%卖给中关村各电脑城柜台,30%经由柜台卖给个人。

京东在光磁产品这一领域,最高曾占据全国60%的市场份额。这市场份额是靠低价拿下来的,价格战始终是京东最直接也最血腥的竞争手段。在线下做刻录机代理的时候,京东也经常上午一个价格,下午一个价格,把其他代理商都打残了,结果做成独家代理。

京东坚持每天给客户报一个与进货成本持平甚至亏本的价格,不管客户拿不拿货,每天都给他报价,总会有一天,他发现如果不在京东多媒体进货,就亏了。他找其他商家砍价,别的商家肯定不答应。合作建立起来之后,就有惯性,只要京东多媒体的报价不比别人高,他就会习惯在这里拿货,京东多媒体也不会长期亏钱。

刘强东除了提供产品以外,还负责提供技术培训,他不做一锤子买卖,不像很多商家能赚一个人的钱就算一个,反正客流量这么大,哪怕每个人只来买一次,也足够了。

2002年,京东多媒体在硅谷电脑城三楼开设第一个柜台,产品品类增加了光盘。柜台做生意的成交率比较高,10个客户里能谈成七八笔生意。因为京东多媒体员工不仅仅是卖东西,还提供额外的技术服务。

他有着很朴素的观念:把客户服务好,客户会成为回头客,继续来。

刘强东研究库存、采购,直至2003年非典的发生。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起非典型性肺炎病例,死亡的阴影笼罩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广州,街头人影寥寥,依赖客流量的零售业受到重创,当时中关村所有电脑都在降价,平均降价幅度达到30%~40%。

因为“非典”,京东多媒体采购的1000多元一台的雅马哈刻录机(当时市面主流产品是400多元一台)没了买家,全积压在办公室里。IT产品积压时间越长掉价越快,而且销量上不去,就拿不到返点,通常代理商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返点。21天,京东亏了800多万,公司账面资金只有两三千万。

当时传言纷纷,都说“非典”得要半年、一年时间才能熬过去。刘强东害怕员工感染“非典”,把京东多媒体的12个柜台全部关闭。京东的一部分员工在高速公路封闭前离开了北京,另一部分留在办公室,刘强东给他们做饭吃。

公司亏损厉害,大家坐在办公室里想着,再过两三个月公司就要死掉了,于是开会讨论怎么办,有位同事提出来,客户不能见面交易,为什么不通过互联网交易呢?这样就不用面对面了。

在CDbest论坛卖货

京东多媒体员工开始在网络上发帖子,推销光盘,在CDbest这个论坛上,版主留言说,京东多媒体是他认识的唯一一家不卖假光盘的公司。

5年的正品坚持,5年的口碑积累,换来了版主的一句话,才有了21名网友的初步信任。由此,京东迈出了线上零售的第一步。

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在论坛上发起团购活动,公布该期团购的产品参数、价格以及截止日期,留下QQ号做联系方式。京东商城行政管理中心总监李梅最早负责京东多媒体线上销售。她用笔和纸记录下客户名单,收到客户汇款之后,按照客户要求挨个到库房找货、打包,再走邮政渠道发货给客户,发短信告知客户快递单号。

如果是中关村附近的客户,就由司机开着金杯小货车或者刘强东自己的红旗轿车送货上门。网络销售刻录机,刘强东采用一贯的低价战术,甚至赔钱卖刻录机,得到客户的疯狂追捧。京东多媒体借机清理库存,打开市场。尽管刻录机不赚钱或者亏本,但客户买了刻录机就要买光盘,京东多媒体的光盘按照市场价格卖,有利润空间,保持了盈亏平衡。

独立网站卖产品

做了半年团购后,刘强东决定做独立网站卖产品,一来想独立掌握客户来源,二来CDbest论坛索要的提成越来越高。

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有100多个单品。

网站特别粗糙,每款产品页面上只有纯文字的、干巴巴的产品参数介绍,两三张产品图片,没有打动人的描述,也没有品牌介绍。京东多媒体是技术起点最低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刘强东懂编程,但不懂互联网,做网站不行,公司的技术员辛波,以前主要做视频剪辑、字幕编辑,也不是专业出身。

网站上线后,连最简单的系统补丁、防火墙都没有做。所以,网站遭到黑客入侵,顺理成章。

黑客在京东多媒体网站上留言“京东网管是个大傻瓜”,辛波接到电话通知,赶紧去机房,折腾两小时之后,解决了问题。在回来的路上,还没到公司,又接到电话,黑客在网站上留言:“京东网管还是大傻瓜。”幸亏这位黑客没有恶意破坏数据库,只是调侃一下。在此之后,刘强东才招来京东第一个正儿八经的技术员工吕科。

转型纯线上零售公司

2004年,刘强东召集员工商量,要砍掉公司线下业务,转型为纯线上的零售公司,原因是:线下用户体验不好,在线上卖,消费者不用离开办公室,不用讨价还价,不用鉴别真假,就能得到更便宜的产品,连带发票。而且,京东线上增速远远高于线下。

他预计到了员工对转型电商的反对,但反对无效,他已经决定关闭门店。最终柜台都被撤掉了,只保留了一个柜台用于采购。

早期京东多媒体的货源来自中关村各个卖场里的代理商,用柜台的名义能拿到批发价,是个体客户怎么砍价都砍不到的价格。一直到2006年,唯一保留的柜台才撤掉。

2002年后互联网复苏了,2003年网易创始人丁磊成为中国新首富,中国的数字英雄们为中国商业吹进一股清新的风:他们奇迹般的财富积累速度,源于知识创新,源于人才聚集爆发的创造力,源于清晰的股权激励,源于公开透明的资本推动,源于现代企业制度。

和京东多媒体一样,很多中关村代理商一边开着门店,一边开着网站,但这些网站随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刘强东能够做成京东,很重要的因素是专注。

两手都抓的公司们,因为线下业务占了很大比重,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陌生领域的知识。

专注是刘强东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的教训。他父母这一辈子做了很多种生意,办过小厂,驶过船,开过批发部。县城里的百货商场开着大卡车将大量滞销的工业品载到镇上敞开卖,价格特别便宜,农民发疯一般地抢购,镇上的批发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干了两年亏了本,刘强东父母又关掉批发部,重新驶船。这10多年来,中国赚钱的行业很多,外贸、房地产等都是。但是刘强东没有碰,他相信专注做自己的事,做精了,总会有回报,不要看着别人做哪一行赚钱就去做哪一行,最后每件事都是半吊子。

京东这十几年来都是做和零售相关的事情,以电商为中心点,不断拓展生意的边界。

标签: 京东:刘强东的早期创业史 越专注越能够成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