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商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今日电商 跨境电商 3 0

今年以来,区商务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城五高地”和一区五城”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国际开放新城”和“ 都市东部消费中心”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发展工作,创新工作举措,狠抓任务落实,全区商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一、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12月份)

(一)内循环指标

1-12月,实现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2554.9亿元,同比增长32 %,增速居全市第8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1.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412.4亿元,同比增长34.3%;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37.1亿元,同比增长2.2%;限上住宿业销售额1.9亿元,同比增长4%;限上餐饮业销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10.7%。

1-12月,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4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位居全市第7,与全市平均基本持平。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41.9亿元,同比增长3.1%。

(二)外循环指标

1-12月,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83.41亿元,增长3.5%,增速位居全市第10位。其中出口207.36亿元,下降2.1%,增速位居全市第12位,进口176.04亿元,增长10.8%,增速位居全市第11位。

1-12月,市场采购 企业4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4家;累计实现出口22565.52万美元。全年完成 电商综试区出口15.36亿元。

(三)服务业指标

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220.4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居12个县市区第9位。其中,1-12月份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27.23亿元,同比增长9.60%个百分点

二、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促消费、稳增长, 流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温州东部消费中心”建设。谋划制定《龙湾区关于加快推进温州都市东部消费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和《龙湾区高标准打造新消费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首店首发首秀等重点工作,加大首店招引力度,推动我区消费经济的转型发展。着力打造消费新项目。温州宝龙广场正式营业,印力城购物中心加快建设,浙南科技城瑶溪北单11-B-18地块综合体及智慧停车、全省首家世界顶尖奢华品牌“W酒店”等商业项目落地,龙湾商业氛围进一步提升。积极申报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试点,完成对温州润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2020年度温州市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试点验收。积极构筑现代服务业网络。组建好亿佳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稳固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完成顺富新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排查摸底工作,加大龙和大厦、龙联大厦、浙南云谷等重点楼宇培育和项目引进。做好12家重点商务楼宇基本信息填报和入驻企业调查工作,加强楼宇企业招引入驻。加快再生资源体系建设。以“点、站、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从源头建立标准化回收机制,中端规范化收运,末端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实现再生资源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前,龙湾已建成1个中心、2个站点、63个网点。1-12月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57.1%,较去年同期增长4.9个百分点。

(二)着力稳份额、促发展,对 易转型升级。拓宽企业市场渠道。组织60余家企业参展129届、130届广交会,总展位数157个;持续组织企业参加浙江出口产品线上交易会,推动传统企业上线触网;6月上旬召开首届温州国际泵阀展龙湾发布会。建立与海关战略合作机制,谋划推进系列合作项目,扶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现外贸数据应统尽统,强化外贸项目招引,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7月20日,我局邀请温州海关、温州港集团、中远海运、温州外运等单位负责人来龙湾开展本土外贸企业国际货运现场对接会,为企业反映强烈的货柜紧张问题提供精准服务。加快市场采购试点主体培育,召开市场采购贸易专题交流会,积极推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业务,全年开展市场采购企业42家,试点企业数居全市第2位。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加快数贸港建设,完成红连跨贸园区工程改造,签约企业153家,总入驻面积24090.3平米,入住率78.85%。引导新设80余家跨境电商店铺。组织开展速卖通、亚马逊跨境电商基础孵化班和进阶班,孵化企业53家。开展跨境电商资源对接活动,推广龙湾制造品牌,达成潜在合作意向6批次。开展亚马逊星火计划大件产品专场等各类跨境电商活动30场,直接覆盖培训人数1000人次。全面拓展内外贸一体化。助推12家外贸出口企业开展内销业务,为我区外贸企业打开了外贸转内销的“新模式”。“中国眼谷”入选全省首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培育产业基地。起草眼健康博览中心建设方案,加快建设眼健康博览中心,全面推进眼视光产业生态建设,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

(三)着力搭平台、优布局,开放水平逐步提升。牵头谋划《龙湾区建设国际开放新城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以“六大专项行动”战略推进为主线,以实施“二十大重点任务”为抓手,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积极搭建企业“走出去”平台,组织中国眼谷参与2021年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内外贸一体化展区区域品牌展。组织青山集团参加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洽谈会会,进一步拓宽投资视野。我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今年累计上报13家,营收达10亿级6家,100亿级2家,其中新增泰朗集团跨国公司培育营收超100亿级一家。扎实推进境外园区建设。主动化解海外中高层人才劳务输送问题,优化服务助推印尼韦达贝园区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已建成火力发电、水利设施及配套码头4个,累计入驻园区浙江企业7家,累计争取上级外经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专项资金621.1万元。

(四)着力保秩序、强服务,商务环境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整体向好。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了《2021年全区商贸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建立商贸重点场所日常巡查制度,督促企业做好场所消杀保洁、进场测温亮码、口罩佩戴劝导、疫情信息宣传等的落实,慎终如始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市场秩序。压实主体责任,召开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专项会议10余次,组织消防应急演练3次。今年以来开展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检查行动200余次,派出500余人次。处理预付卡投诉件200余件,发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消费警示》,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整治。加强商贸服务业政策宣传。开展2021年浙里有援法律服务(龙湾站)活动,邀请各街道经济发展办、商协会及外贸企业100余家,就RCEP签署的有关原产地规则及政策解读进行培训和答疑。组织开展龙湾区外向型(服务业)实务培训班,组织相关部门以及重点企业,邀请名师、专家现场授课,加强对外向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妥善处置绿森平台风险。根据绿森平台风险处置方案,做好绿森登记接待点接访工作,累计接听来电3326个电话,派遣2人次赴北京参与绿森维稳信访工作,召开绿森APP资产处置组工作会议,确定资产评估单位和拍卖单位,对绿森集团易贬损物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开展“三服务”活动。上半年走访调研商贸服务业企业80余家,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及难点进行精准帮扶。梳理“最多跑一次”清单,全面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截止8月底全局共受理事项233件(其中外贸一证通75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测评100%。落实政策保障,加快市、区两级开放型经济、中央外经贸资金、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资金兑现。截至目前,已兑现惠企资金6282.6万元,惠及企业766家次。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疫情发展不稳定等因素,正通过多种传导链条,对我区商贸服务业指标的运行带来较大影响,总体来说,商务经济平稳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大。

(一)疫情影响趋向深化

一是“缺芯”问题逐步显现。因国外疫情的蔓延,全球芯片产能受到极大制约,“缺芯”现象对汽车行业造成明显冲击。随着上游汽车厂商供应的缩减,我区汽车零售行业增长乏力,特别是以进口车型销售为主的捷顺、好德宝、瓯通等零售商均面临“无车可卖”的困境。二是住餐消费受限明显。因疫情影响,商务出行明显下降,“过夜”经济低迷、大型商务会议和大型宴席受限,单纯依靠本地人口难以弥补消费缺口。三是出口市场需求缩减。随着疫情对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抑制,我区鞋、服装、阀门、开关、塑料制品等传统重要出口产品,增长均小于全区平均水平。特别是鞋服、开关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出现负增长态势。

(二)龙头带动仍然不足

从内贸指标看,我区其他龙头贸易企业从事煤炭、金属等大宗商品交易为主,但由于此类行业未来行情不被看好,业务规模也随之缩减。从外贸指标看,去年同期出口排名前50的外贸企业,有14家企业出现非政策性因素的负增长现象。从服务业指标看,全区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一共76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仅4家,规模普遍偏小。其中,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62家,亿元以上企业仅天然设计、申汇金融、温州保安服务总公司等3家。其中温州保安服务总公司三季度仅增长0.36%。

(三)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一是汽车零售占比过高。我区商贸业在库企业410家,其中零售企业85家。零售企业中,汽车零售类企业54家,占比63.5%。同时,汽车类贸易企业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达到85%以上,权重逐年增加。因此,零售指标对汽车销售行业的依赖度过高,受行业经营规律风险波动和疫情影响较大。二是住餐规模仍然偏小。我区住餐行业规模较小,且业务模式相对单一。餐饮业以大型宴席为主,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今年以来恢复性增长的势头也相对缓慢;住宿业往年主要以机场司乘人员住宿为主,今年以来该部分人员分流较大,也影响了住宿业的经济指标增长。三是传统消费热点回落。近年来,我区商贸业投资相比周边县市区较少,消费集聚和引流效应未能显现。再加上疫情影响,传统消费热点明显回落,粮油、食品类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下降8.9%、22%。

(四)区域经济格局调整

一是政策调整影响明显。去年,我区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拉动商贸经济指标增长。今年以来,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部分指标因为去年较高的基数,难以实现高增长。在外贸出口方面,去年采取贸易回归、市场采购补助加码等政策,极大拉动了指标增长,拉动幅度约62.8亿元,占去年全年出口的29.4%。但今年取消上述政策之后,出口增速下滑为负增长,四季度出口压力进一步趋大。在服务业增加值方面,去年通过预发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薪酬等手段,拉高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指标,进而带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但今年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仅增长3.3%,对服务业增加值指标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该指标三季度的数据将直接作为全年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给全年GDP增长造成压力。二是外贸补贴政策竞相加码。通过财政补贴杠杆撬动市场采购业务,进而拉动外贸出口增长,是当前各地促外贸的工作抓手之一。今年以来,台州、绍兴、湖州等地出台了市场采购试点奖补政策,且奖补比例大幅高于温州,导致我市贸易商纷纷向外地转移业务。为此,平阳、瓯海、瑞安、鹿城、乐清等县市区先后在市本级奖补政策基础上加码,加大奖补力度,在拉动指标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区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加码政策,对市场贸易商吸引力不足,在区域外贸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拆迁造成企业外流严重。我区大部分商贸服务业企业集聚于状浦片区,随着状蒲片区拆迁力度的加大,再加上鹿城、瓯海等县市区的针对性招引,企业外流的趋势日趋明显。在零售领域,华科欧龙、好达机电等重点商贸企业存在流失风险,给下一步消费零售指标持续增长带来巨大压力。在外贸领域,出口额超亿元企业的波波国际贸易公司、莱丽斯鞋业等企业在2020年已外迁,千奇鞋业、海诚眼镜等出口亿元以上企业也计划年内迁出我区。在服务业领域,因文昌路快速路改造等项目的推进,入驻电商大厦、红连文创园、雅特尔大厦等楼宇园区的服务业企业信心受损,鼎力工程、赛格电子等重点服务业企业都将面临择地搬迁。四是业态创新成效不明显。跨境电商集聚见效慢,相关产业链不完善。数贸港主平台招商资源匮乏,缺乏大平台、大项目的引领作用。传统企业转型开展电商特别是跨境电商业务积极性不高。产业链高端人才少、招引人才难等因素,制约了跨境电商在本土的集聚发展。

四、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龙湾区商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促进消费升级,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东部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

一是着力项目“争优势”。出台《龙湾区关于加快推进温州都市东部消费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配套政策,全力培育首店经济,加大首店首发招引力度,依托龙湾中心区商圈、富春商圈、科技城商圈和空港商圈的“一核三心”商圈格局,强化辐射能级,以未来化、数字化、时尚化为驱动发展复合业态,创新发展夜间经济,继续推进吾悦广场智慧商圈试点建设;深挖我区现有资源,筑巢引凤吸引贸易面广、服务民生、创新力强的商贸项目落地龙湾;结合“精建精美”工作,谋划布局龙湾未来街区,着力打造寺前街历史街区,新建落地商业楼宇、园区,创新商贸业态,为商贸企业提供孵化场地;引导企业贸易回归,鼓励企业将在外贸易回归龙湾,做强龙湾总部经济。

二是着力指标“稳增长”。紧盯商贸经济指标,督促各街道多举措抓现有企业增量;联系统计、市监、税务等部门,加大力度做好培育限上贸易企业工作,特别是零售、住餐行业限下企业的培育,紧抓月度入统工作,全年培育限下转限上企业40家以上;举办乔顿等本土品牌首秀活动,提前谋划消费促进月和金秋购物节等活动载体,以展促销,刺激消费;跟踪重点商贸企业运行情况,做好每月数据监测和分析工作。

三是着力流通“促升级”。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开展重点流通企业培育工作,推动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进一步推进我区流通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力量,增强我区商业竞争力。推进供应链试点企业建设,立足我区工业制造业资源禀赋和产业链优势,围绕“五有”产业培育,统筹抓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建设一批产业链企业共同体,推动供应链、采购链、生产链闭环运作。

(二)以“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为驱动,助推外贸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外贸产业集聚和新业态培育。继续推动温州(龙湾)新型数字贸易港建设和招商工作。通过举办各类资源对接会、培训会、沙龙等活动,提升数贸港氛围。发挥中国温州民营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平台作用,招引数贸人才,进一步集聚数贸氛围。加大企业备案力度,开展跨境电商培训,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大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培育,形成外贸新的增长极。

二是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采购贸易“免征不退”、“通关便利”、“灵活收汇”等优惠政策宣传推广。采取针对性业务指导,动员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市场采购贸易业务,加强进项开票难、出口退税不便的出口企业排摸,挖掘市场采购业务潜力,培育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增量。

三是做好外贸企业精准服务。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生效机遇,帮助企业用好RCEP国际规则,提高国际竞争力,持续扩大进出口双向贸易,让RCEP真正惠及外贸企业。新冠疫情影响下,外贸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物流梗阻、收款风险、纠纷加剧、汇率波动等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加强调研走访,持续增强精准服务水平,优化外贸惠企政策举措。特别是要进一步对接海关、港口、海运、货代等通关环节,强化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服务水平,激发贸易企业出口增量。

(三)以“国际开放新城”建设为载体,培育对外投资新优势

一是加大企业培育,提升境外布局。深入贯彻实施温州市本土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计划培育营收超3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纳入浙江省企业跨国经营绩效评估监测平台,其中营收超百亿级本土跨国公司2家。结合《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拟培育名单》,大力推动龙湾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培育,支持民营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参股、控股或全资收购境外企业。以技术、品牌、市场为导向,鼓励发展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带动配套行业同时发展。

二是坚持战略定位,助推做优做强。实行“抓大育小”突出龙头引领,大力支持辖区企业青山控股集团境外投资不锈钢产业链,推动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申报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对外合作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境外合作区整体服务水平。带动本土企业抱团出海,整合提升龙湾企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发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作用,在全球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争取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三是利用国际化平台,提升产能合作。组织辖区企业积极参加厦洽会、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投资促进平台,畅通投资商“引进来”和龙湾企业“走出去”信息渠道,推动实施一批具有全球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积极开展境外承包工程业务,探索投建营一体化可持续发展路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稳步增长与转型升级。

标签: 龙湾区商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