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农村电商“遂昌模式”

今日电商 跨境电商 5 0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让乡村生活更美好——打造全国农村 “遂昌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指出,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近年来,遂昌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创新推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特色产业”的发展新模式,创造了以原生态农产品为主,竹炭制品、旅游服务、服装销售等为辅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遂昌模式”。截至目前,以赶街为代表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已推广至全国17省47县,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网点 12000 多个,服务覆盖1700多万村民,全县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人员超过11000人。截止2020年底,在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等PC或移动端平台上注册登记网店共有4079家。全县推动外贸企业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4个,累计培育电子商务专业村2个(上江村、北门村),淘宝村1个(上江村);累计完成各类 12000余人次。2020年,实现网络零售额22.58亿元。2015年,在国务院“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工作会议上,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点赞。先后获得全球最佳网商城镇奖、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强县创建先行县、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等荣誉。2019年,遂昌—通江东西部扶贫协作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办编入全国东西部扶贫案例选编。

一、主要做法

(一)抢抓四化时代机遇,打造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

一是政府引导,打造营商环境。紧扣农业现代化,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遂昌县促进全民创业实施意见》、《遂昌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和《遂昌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规划》等政策和文件,全面实施以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电子商务企业为主的“2510”工程。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将安排不少于200万元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激发更多有志青年的创业热情。同时,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签订7项战略协议、成立全市首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立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遂昌调研基地,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植根农村,打造三级体系。立足于农村市场,将神经末梢安在了接触农民的最前端,创新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赶街”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县级营运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延伸中国邮政、申通、圆通、韵达、顺丰等物流网络,打造“线下服务网、农村物流网、交易平台网”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通过县级运营中心对各地村级“赶街”服务站实行统一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服务,实现“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每年至少能为农民节约生产生活成本500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入驻快递企业10家,物流企业8家,建起了覆盖全县20个乡镇(街道),农村电商服务站点285个。

三是搭建平台,打造创业活力。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网店协会,投资70万元建起全省首家农村电商学院,打造电网店会员与供应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服务性公共平台。通过整合国内外电商领域的优质资源,建立在线学习平台、线下教学、现场教学和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服务的“七统一”服务模式等方式,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人才瓶颈和电子商务标准化的运营管理,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的转变,建立起全县网商集群式发展的新格局。目前,累计培训学员超过12000人次,培训场次超过200场。

(二)激发市场创新活力,驱动农村电子商务强县富民。

一是突出“农”字号,推动现代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着眼于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围绕农产品“守土守诚”,管好生产、销售、流通全过程,在源头管理上实行统防统治、农户“诚信联保”,在质量控制上实行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标准化和电商农产品免费质量检测,在流通环节上健全冷链配送物流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与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紧密结合,有效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打响了遂昌原生态农产品品牌。

二是紧扣“引”字诀,打造联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实施“腾笼换鸟”政策,将原上江竹炭园区打造为云策电商小院。紧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利用电子商务中国义乌电子商务博览会暨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契机,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电商企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出台《遂昌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二十条(试行)》,实施运营主体、快递快运、场地宽带、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等奖励,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30余万元。同时,按照“一城五区”生产力布局,在古院新区谋划建设电商创业大楼,吸引全县电商、微商、运营商入驻,形成集聚效应。云策电商小院现已入驻企业183家,其中电商销售企业170家,生产加工跨境电商销售一体化企业1家,快递快运企业11家,公共仓储1家,苏宁易购1家,京东帮1家。在云策小院初步形成电商和快递物流企业的集聚。

三是念好“跑”字经,着力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破解基层代办员人手不足、代办成本高等困难,遂昌县创新思路,在政商融合上“出实招”。通过编制代办清单、整合硬件资源、打造专业团队等方式,将赶街在全县28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打造为“代办站点”,240名赶街乡镇合伙人和村级代理人加入“赶街跑小二”队伍,将农需品、便民服务、乡村旅游、惠农政策信息法规、政府公共服务、农村金融支持等群众关心的40项民生事项送下乡,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代办事项1.98万件,节省群众少跑路程59.5万公里。

(三)彰显生态文化优势,搭建农村电子商务脱贫桥梁。

一是带动创业就业。农村电子商务集商业模式创新、就业模式创新和市场主体培育方式创新于一体,彻底地打破了时空距离的阻隔,把大山里绿色、生态、健康的产品推向世界,带动有志青年纷纷投身电子商务创业大潮,促进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壮大和本地农民就业。目前,全县从事电商人员9000多人,网商4079多家,快递物流企业11家,直接带动农民就业2000多人。累计建成“600”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 7.09 万亩,“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 10.06 亿元,“十箱蜂万元钱”精准扶贫项目被省委书记车俊点名表扬。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物流仓储中转中心等货物前置仓的作用,将北界红提、七山头土猪、应村猕猴桃、遂昌长粽等优质农产品,入驻赶街村货、赶街APP、赶街合伙人系统、邮乐购、淘宝、拼多多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提升农民“互联网+”的全新思维,让农民明白通过“互联网+”发展原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服务业等,也能闯出新的天地。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打响“茶叶村”、“青糕村”、“笋干村”、“番薯干村”等20余个“一村一品”的区域产业网上销售产品特色村。2019年遂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9元,首次突破2万大关,增幅10.3%。

三是精准帮扶东西部脱贫。2018年,遂昌县和四川省通江县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自协作以来,遂昌县将农村电商作为协作突破口,利用赶街电子商务公司专业技术团队优势,在电商人员培训、电商营销模式创新、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强化理念、模式、智力、创意和标准的输出,推动通江县建成一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49个乡镇服务站、21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3个社区服务点,走出了一条“电商搭台、政府倡导、市场运作、农户受益、贫困户脱贫”的新路子。截至目前,通江县发展网商200个,1000余家专业合作社和200余个家庭农场向各大电商平台供货或直接开展网络销售,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1000余万元,带动线下销售3000余万元,直接促使2380户贫困户和3450户非贫困户增收,带动8820余户66700余人增收。

二、主要成效

(一)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为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搭建了路径桥梁,进而逐步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二)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着力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在发展之中坚持“引导不主导、扶持不干预”的原则,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以小投入撬动大产业发展,通过买培训、买平台、买服务站,使农民赢得增产增收、企业赢得发展空间、政府赢得节约高效,实现实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互动互补。

(三)“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方案。赶街农村服务网点,不仅着力推动越来越多农产品走出大山、成为“网红”,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更将各类惠农政策、信息和法规,以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传递到农民群体中去,推动政府“三农”工作有效落实。同时将农需品、便民服务、乡村旅游、惠农政策信息法规、政府公共服务、农村金融支持等群众关心的40项民生事项送下乡,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对于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附件:

附件:

标签: 打造全国农村电商“遂昌模式”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