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他买:改变消费者⾏为的⼗⼤策略精华笔记(二)

今日电商 转载大师 4755 0

    接上篇:如何让他买:改变消费者⾏为的⼗⼤策略【澳】亚当‧费⾥尔

 当⼴告遇⻅⼼理学 2005年,盛世⼴告⾸席执⾏官(CEO)凯⽂·罗伯兹出了⼀本关于如何创造成功品牌的书——《热爱的印记》(约翰·华⽣(John Watson)先⽣是这⽅⾯的先驱;或许他的信念(与⾃⼤),可以⽤他最有名的⼀句名⾔来代表:“任何⼈,⽆论本性如何,都能被培养成任何我们所期望的任何其他⼈。”华⽣是⼀位⾏为学家,他坚定推崇刺激—反(stimulus-and-response)的学习模式。根据他的说法,我们⼈类其实没有什么⾃由意志,我们的⾏为不过是对奖赏与惩罚的各种反应。

  约翰·华⽣(John Watson)先⽣是这⽅⾯的先驱;或许他的信念(与⾃⼤),可

  以⽤他最有名的⼀句名⾔来代表:“任何⼈,⽆论本性如何,都能被培养成任何

  我们所期望的任何其他⼈。”华⽣是⼀位⾏为学家,他坚定推崇刺激—反应

  (stimulus-and-response)的学习模式。根据他的说法,我们⼈类其实没有什

  么⾃由意志,我们的⾏为不过是对奖赏与惩罚的各种反应。在他开始从事⼴告⾏

  业之前,华⽣和他的研究员罗瑟莉·瑞娜(Rosalie Rayner)已因他们的⼀项实验

  ⽽声名⼤噪。实验的主⻆是⼀名11个⽉⼤的男婴,被⼤家叫作“⼩艾伯特”

  (Waston & Rayner, 1920)。他们的实验简单来讲是这样的:他们给⼩艾伯特

  看⼀个兔宝宝,与兔宝宝同时出现的,是⼀声巨⼤的声响。实验的⽬的是想要知

  道,结果⼩艾伯特是否会⼀⻅到兔宝宝,就感到害怕(在巨⼤声响还没出现

  时)。结果,没花费太多时间,可怜的⼩艾伯特⼀看⻅兔宝宝出现,就开始号啕

  ⼤哭。 这个实验构成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论证基

  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某个东⻄(就像⼀只可爱的兔宝宝)与⼀个⾮条件刺

  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也就是某种我们天⽣就会喜欢或讨厌的事物,在

  此案例中,是⼀声巨⼤的声响)配对在⼀起,就能让⼈们对于变成了条件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的某样东⻄(可爱的兔宝宝)产⽣反应。在⼴告⾥,

  这个原理是这样发ഀ作⽤的。⼀则啤酒⼴告中,展示了⼀个家伙坐在沙滩上喝啤

  酒,身旁依偎着⼀个美⼥的情景。最后,这个啤酒会与⼀个⾮条件刺激(美⼥)配对在⼀起,啤酒本身则变成了条件刺激——于是,受众会跑去买这⼀个条件刺

  激(啤酒),因为它与⾮条件刺激(美⼥)强烈联系在⼀起。 后来,因为⼀桩

  丑闻,华⽣的⼼理学教授⽣涯提早结束。于是,⼜⼀位优秀⼼理学家抛开了道德

  包袱,在离开学术界后,华⽣⾛⼊了⼴告圈,加⼊智威汤逊⼴告公司。在那⾥,

  他创造了⼈⽣事业的顶峰,参与了很多⾮常著名的⼴告项⽬,包括⻨斯威尔咖啡

  的⼴告。

  有时候,我觉得这⼀切只是应验了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例如,华⽣和帕克

  尔德(Packard)当年提出的学说,到今天与我们依然息息相关。按着读下去,

  你会发现两个᯿点:第⼀,⾏为⼼理学正⼤⾏其道,基于⾏为理论设计的传播活

  动,以及以促成⾏动为导向的⼴告,正在证明它们⾮常有效(正如华⽣在多年前

  所发现的);第⼆,许多⼴告正在⽤我们完全意识不到的⽅式影响着身为消费者

  的每⼀个⼈——正如帕克尔德从前说的。

  圈内⼈:罗⾥·苏瑟兰 ⾸先,想要在⽣意上成功,你不需要永远做对——只要不

  ⽐你的对⼿笨就⾏了。⽆论如何,你永远⽆法在预测⼈类⾏为上保持完全准确,

  就如同你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天⽓⼀样——它的确太复杂了。我能够传授给你

  的获胜的绝招是,⽐其他任何⼈错得少⼀点。

  我觉得,⾄少有三个关于⼈类⾏为的主要假设弥漫在我们⾏业的思维⾥,它们在

  某种程度上,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然⽽这些假设,却往往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这三个假设如下: 第⼀,我们假设⼈们能够对于他们⾏为背后的原因提出准确

  的解释,并且能够明确告诉你他未来会选择什么。这⼀点构成了营销界依赖于消

  费者调研的基础。然⽽,越来越多对于⼈脑的科学研究已经告诉我们,对于潜意

  识的运作,我们是根本⽆从知晓的。

  第⼆,关于主流经济学(mainstream economics)的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假设,常常被当作理所当然。但是与这些假设完全⽭盾的各种证据,正如⾬后春笋般出现。好⽐说,有时候你可以通过提⾼某些产品的价

  格,来增加市场的需求。 第三,我们往往假设⼈类⾏为也遵循着⽜顿式的物理

  原则,但这个复杂的系统其实很不⼀样。最᯿要的是要理解,你投⼊的⼤⼩与成

  本,并不直接决定效果的好坏,两者甚⾄可以没有关系。相反,蝴蝶效应在营销

  上⼀样会出现,所以试试从⼩处着眼吧。

  圈内⼈:伊凡·波拉德 随着年纪渐⻓,我终于了解到,我们⼈类脑⼦的运作⽅式

  在很⼤程度上像是我9岁的时候在学校⾜球队⾥担任中锋的那个我那样——⼜懒

  ⼜⾃私。⼏乎每要做⼀个决策,我的脑⼦都会念叨:“这多麻烦啊?对我有什么

  好处?”

  第⼆章 定义:界定⼀种你想要改变的⾏为 ⼦⽈:射有似乎君⼦,失诸正鹄,反

  求诸其身。 ——孔⼦,中国哲学家 我从来没有⻅过,⼀个客户的⽣意问题,光

  靠⼴告就解决得了。 ——李·克劳(Lee Clow),TBWA⼴告公司全球主席[苹

  果电脑⼴告《1984》和品牌⼝号“⾮同凡想”(Think Differnet)的创造者]

  让他⼈去⼲你要他⼲的事,不是⼀蹴⽽就的。这个过程的第⼀步,就是先决定你

  要改变什么⾏为。你可以要别⼈去做什么?简单来说,只要具备下⾯两个条件,

  我们就能够影响他⼈,改变他们的⾏为,包括:1.他们有动⼒(motivated)去做

  我们要他们做的事;2.我们要他们去做的事,是相对容易(easy)的(“动⼒”与

  “容易”这两个概念,是⾏为改变的核⼼,也是后⾯讨论的⾏动刺针的全部基

  础)。例如,如果我要⼉⼦艾斯特瑞克斯张开嘴巴,吃点冰激凌,他的动⼒当然

  很强,⽽且很容易就能做到。反过来讲也许更清楚:某⼈对于去做某种⾏为越没

  有动⼒,以及做这件事的难度越⾼,你就越难让他们就范。

  KISS原则 丹尼尔·卡尼曼(2012)建议,如果你想要⼈们接受并相信你的信息,

  你必须让这个信息⾮常直观,并且易于了解。这就是⼀般戏称的“KISS原则”

  (Keep It Simple Stupid,保持简单直⽩)。在这本书⾥,我是这样运⽤这个原

  则的: 1. 所有关键词与关键句,都以⿊体字标注。 2. ⾏⽂尽ᰁ⽤⼤⽩话。因为

  研究发现,学问渊博的⼈,如果⽤通俗语⾔与⼈沟通,会⽐总是咬⽂嚼字抛专业术语的博学之⼠,更被⼈信任(Oppenheimer,2006.这篇报告为他赢得了“搞

  笑诺⻉尔奖”)。

  3. ⼤ᰁ使⽤故事和趣闻来解释观点,因为有意思的内容更便于记忆。

  KISS原则运⽤在⼴告上,也是⼀样的道理。⽐⽅说,⼀个啤酒品牌的⼴告商要改

  变消费者的⾏为,它会⽐较倾向于(以优先程度递减顺序排列): 1. 让喝⾃家

  品牌啤酒的⼈,去尝试该品牌的另⼀款新产品。 2. 让喝竞争品牌啤酒的⼈,去

  尝试⾃⼰的品牌。 3. 让喝啤酒的⼈买更多的啤酒。 4. 让不喝啤酒的⼈开始喝啤

  酒。 越是后⾯的选项,⼴告商负担的任务越᯿,因为我们在要求消费者逐渐拉

  ⼤与他们原本已经形成的消费模式之间的距离

  法则1 如果你要改变某个⼈的⾏为,当他有了动⼒,且很容易就能做到时,改变

  最有可能发⽣。 来点“薯⽚”当早餐? 当⼴告只是要你稍微改变⾃⼰的⾏为时,

  它⽐较容易有效;⽐⽅说,要你把早餐从吃⽟⽶⽚换成⻨⽚。但是,想象⼀下,

  如果⼴告⼈要你⽤薯⽚替换原本早餐吃的⾕物⻝品会怎么样?从此你的⽇常早晨

  不再是拿⼀个碗,倒进⼀些⾕物脆⽚,再倒上⼀些⽜奶,⽽是要撕开⼀包薯⽚,

  在去上班的路上享⽤。这个要求需要你在⾏为上做出很⼤的改变,⾃然会⽐较难

  实现。这件事是我的亲身经历,因为我真的曾经从⼀家⻝品公司那⼉,接到过这

  样⼀个⼯作指令

  假如现在我们⼿上有更多的钱及资源,也许还是有办法说服⼈们吃⾕物⽚当早餐

  的。我们可以: 1. 全天⽤⼴告轰炸,宣传⾕物⽚的优点。 2. 找⼀个营养学家来

  介绍⾕物⽚的健康之处。 3. 打折,让⾕物⽚⽐⼀般⾕物早餐⻝品便宜。 4. 提供

  超级⼤奖,给⽀持⾕物⽚的⼈。 5. 搞⼀个⼤优惠,⽤任何⾕物早餐⻝品空盒,

  就能免费兑换⼀包⾕物⽚。 6. 聘请明星代⾔⼈,来推⼴⾕物⽚。 …… 我的意思

  不是说⼀定需要⼤笔的营销预算才能改变消费者的⾏为,᯿点是,有些⾏为就是

  ⽐其他的更难改变。如果你选择了⼀个⽐较难改变的⾏为,就需要花更⼤的⼒⽓

  和更多的资源去让改变发⽣。这就是为什么法则1如此᯿要的原因——想要影响

  某个⼈,请挑选⼀个他⽐较可能出现的⾏为。⾏为/倾向

  当我还在司法⼼理学领域⼯作时,其中⼀项⼯作,就是对被控告性侵犯的⼈进⾏

  ⼼理状态评估并撰写报告,以供原告或被告⽤来⽀持他们的论点,并供法庭⽤以

  进⾏判决。⼀般来讲,法庭对于犯罪⾏为的三个层⾯特别关⼼: 1. 被告有没有

  动机(motivation)去犯罪? 2. 被告有没有能⼒(capacity)或技能(skill)去

  犯罪? 3. 被告有没有机会(opportunity)去犯罪? 如果能够证明,被告有动

  机、有能⼒、有机会去犯罪,那么他们会被定罪的可能性就⽐较⼤。

  动机

  假如你独⾃活在沙漠或孤岛,你的动机只会有⼀个决定性的考虑:这对我有什么

  好处?⽽现实中,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借助其他⼈才有办法⽣存与发展,

  所以,关于动机还有另外⼀个决定性的考虑:其他⼈怎么做?因此,动机由两种

  不同的因素组成:个体激励(individual incentives)与社会常规(social

  norms)。

  个体激励 根据⾏为学家的解释,⼀个⼈会做出⼀个⾏为,有两个关键的成因:

  愉悦(pleasure)与痛苦(pain)。我们追求愉悦(奖励——让我们感觉好的东

  ⻄)并回避痛苦(惩罚——让我们感觉糟的东⻄)。在最根本的层⾯,⼈类为趋

  吉避凶所驱动;如果去做某个⾏为能带来好处,这个⾏为就⽐较容易发⽣。好处

  可以是⾦钱、⻝物、奖励,或者像荣耀、愉悦、兴奋这些感觉,也可以是有趣或

  好玩的信息。要判断让⼀个⾏为发⽣需要多⼤的好处,第⼀要思考有哪些奖励与

  惩罚会与这个特定⾏为有关。第⼆要找出这些赏罚背后的价值观,也就是这个⼈

  对于这些奖励与惩罚有多在乎。

  关于动机与个体激励最有名的实验,应该来⾃斯⾦纳(BF Skinner);他在实验中曾经使⽤许多⽤来改变⾏为的道具,⽐如他的“斯⾦纳盒⼦”(Skinner box,

  Evans, 1968)。斯⾦纳盒⼦⾥的鸽⼦(他还⽤过很多其他动物,但以鸽⼦为

  主)每次做出特定⾏为时,盒⼦就会给出奖励。基于这个原理,斯⾦纳成功地训

  练了各种动物,完成了⾮常复杂的任务。 以华⽣和巴甫洛夫(Pavlov,创造了知

  名的“巴甫洛夫的狗”实验)的理论为基础,斯⾦纳坚定地相信,⼈类并不享有⾃

  由意志,并且⽆法明确决定我们要做什么。相反,他相信所有的⼈类⾏为都只是

  被⾏为结果强化或弱化。如果结果是好的,我们就会更常做这件事;结果是坏

  的,我们就会放弃

  社会常规 话说回来,我们不是鸽⼦,也并⾮活在沙漠或孤岛上(更不是活在斯

  ⾦纳盒⼦⾥),我们身边围绕着其他的⼈。⼼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77)相信,观察他⼈的所作所为,对于⼈类⾏为的影响⼒,远⼤于

  内在动机或个体激励。

  再回到早餐⾕物⽚的例⼦。你觉得多数⼈对于在上班路上吃“薯⽚”当早餐的⼈怎

  么看?在你早晨上班的路上,坐在地铁⾥嚼着⼀袋早餐⾕物⽚,你会感觉如何?

  我能想象,看起来像⼀⼤早做的第⼀件事就是拿起垃圾⻝品来啃,这样在社会常

  规层⾯⾮常负⾯的联想,正是早餐⾕物⽚失败的关键原因。 以上谈到的是动

  机,这只是促成⾏为改变的第⼀⼤因素。接着我们看看第⼆个因素:容易度。

  容易度 ⼀直以来,多数⼴告⼈影响消费者⾏为的⽅法,是致⼒于改变他的想

  法,也就是强化动机。在传统的观念中,⼴告就是要提⾼动机,以带动购买。我

  怎样才能让⼈们买我的巧克⼒棒?我会在电视⼴告上让它看起来很美味,并且保

  证它会带给你⼀整天的充沛能ᰁ。 通常,当你要改变其他⼈的某种⾏为时,会

  从动机开始着⼿。

  想改变⾏为,容易度往往是⼀个被遗忘的要素,因为我们总是把焦点放在强化动

  机上。其实只要把⼀种⾏为变得容易发⽣,就能创造显著的效果。如前⾯所提,

  容易度包含两个部分: • 能⼒——这个⼈是否确实具备完成这个⾏为所需的资

  质,或者其他内在要素?(他能不能做?) • 机会——这个⼈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助于这个⾏为发⽣?(这个环境或者状况是否允许他去做?) 想想现代最困难

  的⾏为挑战之⼀:减肥。有些⼈可能很有动机想要减肥——⽐⽅说,他们可能是

  Ⅱ型糖尿病患者,但是缺乏减肥所需的技巧——他们不知道能怎么做;有时候所

  处的环境也造成他们不容易减肥。

  2012年,和⼀颗绿⾖公关公司(One Green Bean,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取这个

  名字)合作时,我为⼀家减肥公司“体᯿管家”(Weight Watchers)设计了⼀个

  实验。我们邀请了20位美⻝⾏业的记者和博主,参加⼀个⾃助午餐。他们到达会

  场后分别被随机带到两个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助餐点

  (我们分别称其为⾃助餐A区与⾃助餐B区)。会场的设计(⻅图2–1)刻意让与

  会者⽆法得知另外半边⾃助餐的存在。两边的⻝物品类是⼀模⼀样的,关键的区

  别在于⻝物摆放的⽅式。 在⾃助餐A区或B区挑选好⻝物后,两组⼈被带到同⼀

  张餐桌前,对他们拿的⻝物进⾏分析。两组的差异让⼈吓⼀⼤跳:平均⽽⾔,B

  组拿的⻝物⽐A组多50%;不仅如此,B组选择的⻝物也⽐较不健康,有更多⼈

  选择了易发胖的⻝物。这些⾏为的结果与动机⽆关,⽽纯粹是由机会造成。⾃助

  餐A区的⼈选择了⽐较健康的⻝物,只是因为更容易做到。

  图2–1 体᯿管家⽤餐实验会场设计平⾯图 • 在⾃助餐B区,有⼀个身材窈窕的⼥

  ⼦不断往盘⼦⾥添⻝物。根据⻨克费伦(McFerran, 2010)的研究,如果身边有

  瘦⼈在吃东⻄,⼈们倾向于吃得更多。 • ⾃助餐B区⽤的都是⼤尺⼨的盘⼦与容

  器,⼤过⾃助餐A区的。万⾟克(Wansink, 2006)研究发现,如果使⽤的盘⼦

  和容器⽐较⼩,⼈们会装⽐较少的⻝物。万⾟克还发现,如果⻝物的颜⾊与盘⼦

  ⼀样,⼈们会吃更多。 • ⾃助餐B区的⻝物在盘⼦⾥都堆得⾼⾼的。⻢扎洛夫和

  布洛克(Madzharov & Block, 2010)发现,⼈们看⻅⼤ᰁ供应的丰盛⻝物景象

  时会吃得更多。 • ⾃助餐B区把较健康的⻝物放在后⾯,不健康的⻝物放在前

  ⾯。当不健康的⻝物较容易取得时,⼈们更倾向于选择它们。潘特、万⾟克与希

  盖尔克(Painter, Wansink & Hieggelke, 2002)做的研究发现,如果巧克⼒被放

  在员⼯桌上的⼤碗⾥,⽽不是放在两⽶外的桌⼦上,他们每天会多吃5.6块巧克

  ⼒。 ⾕歌是⼀家因对待员⼯优渥闻名的公司,它在每个办公室⾥提供免费⾃助

  餐以及很多其他的福利。在2011年,⾕歌的主厨史考特·吉姆巴斯提尼(Scott

  Giambastiani)弄懂了这些原则,将他们的⾃助餐进⾏了᯿新设计,希望“让员

  ⼯们很容易做出健康的选择”(Nestle, 2011)。于是⾕歌的⾃助餐开始改为健康⻝物陈列在前,不健康的藏在后⾯。⻝物摆盘的容器变⼩,把健康与不健康的⻝

  物⽤不同颜⾊标示,还在⾃助餐的最后提供磅秤,让员⼯可以知道⻝物的᯿ᰁ。

  据他们说,⾕歌⼈(Googlers,⾕歌对员⼯有点⼉拍⻢屁嫌疑的昵称)现在吃得

  更健康了,因为这变得⽐较容易做到。注意,他们所做的仅仅是改变摆放⽅式,

  就能让⼈们更容易选择健康⼀点⼉的⻝物——⽤改变环境的⽅式创造了更容易吃

  得健康的机会。

  综上所述,要让⼈们改变⾏为变得更容易,你可以增加⾏为发⽣的机会,以及提

  ⾼他们进⾏该⾏为的能⼒。机会与能⼒,能够带来容易度。 将动机与容易度结

  合 BJ福格(BJ Fogg)是在全球⾏为改变领域最有趣的思想领袖之⼀。他创建了

  斯坦福⼤学的说服科技实验室(Persuasive Technology Lab),并提出了分析

  ⾏为改变的三个要素:动机、能⼒和触发(motivation, ability, triggers)。本书

  中的模型借鉴了福格的⼀些想法,但我将之简单清晰地区分为动机与容易度两

  者。简单来讲,动机是⼀个内在的指标(“这个⼈是不是确实有动机去做某件

  事?”),⽽容易度是⽐较客观的指标(根据这个状况与这个⼈的能

  ⼒,这项⾏

  为容易做到吗?)。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把动机(及其组成部分)和容易度(及其组成部分)结合在

  ⼀起,形成⼀个⾏为框架矩阵(the behavior framing grid),以便于我们评估

  ⾏为被改变的可能性(⻅图2–2)。 这个⾏为框架矩阵中,⼤致可以分为4个区

  块。⽐⽅说,想象我们要改变的⾏为,是让某个⼈吃⼀根玛⽒巧克⼒棒(mars

  bar,类似⼠⼒架巧克⼒)。这个⼈会不会产⽣这个⾏为,关键在于他有多⼤动

  机要去吃这根巧克⼒棒(如饥饿程度),以及这根巧克⼒棒在什么地⽅(离他很

  近或很远)。看看以下不同的可能情况: 1.⾏为具备⾼动机与⾼容易度——⾏为

  很可能发⽣(⽐如,⼀个饥肠辘辘的⼈吃⼀根放在他眼前的巧克⼒棒)。 2.⾏为

  具备⾼动机但容易度低——⾏为也许会发⽣(⽐如,让⼀个饥肠辘辘的⼈下楼去

  街上买⼀根巧克⼒棒吃)。 3.⾏为动机低但容易度⾼——⾏为同样是也许会发⽣

  (⽐如,让⼀个不饿的⼈吃⼀根放在他眼前的巧克⼒棒)。 4.⾏为动机低且容易

  度低——⾏为不太可能发⽣(⽐如,让⼀个不饿的⼈下楼去街上买⼀根巧克⼒棒

  吃)。• 关于动机: 1. 个体激励:这到底对他们有什么价值?他们会不会得到好处?好

  处有多⼤? 2. 社会常规:他们如果这样做,其他⼈会怎么看? • 关于容易度:

  3. 能⼒:他们是否具备做出这⾏为所需要的资源、能⼒与技巧? 4. 机会:他们

  所处的环境是否允许⾏为发⽣?

  做最有效的⾏为改变 我有个朋友拥有⼀家⼩⼩的酿酒⼚,⽣产⼀些很棒的⾼级

  淡啤酒。在啤酒⼚上投⼊了⼀笔可观的钱之后,他需要创造更多销ᰁ,于是问我

  的意⻅:“我该把酒卖给谁?或者再明确⼀点,我要改变什么⾏为,让啤酒能卖

  得更好?”我告诉他,⾄少有4种群体的⾏为是他可以考虑去影响的: 1. 让已经

  爱上他的啤酒的朋友和亲戚去推荐给其他⼈。 2. 要不喜欢喝啤酒的朋友和亲戚

  来尝尝。 3. 让原本就爱喝啤酒的⼈来尝试他的啤酒。 4. 让已经爱上他的啤酒的

  朋友和亲戚,来买更多的啤酒。


标签: 销售策略 广告策略 品牌策略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