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他买:改变消费者⾏为的⼗⼤策略【澳】亚当‧费⾥尔

今日电商 转载大师 3300 0

  ⼩的时候,我们怯于表现⾃⼰和别⼈的不同,⻓⼤了以后,你就会知道,正是那

  些不同于常⼈的⼈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整本书的论述,都基于⼀个核⼼前提:所有⼴告的⽬的,都是为了改变消费者的

  某种⾏为;只要是能够帮助品牌更⾼效地改变消费者⾏为的⼴告,就是不错的⼴

  告。

  导读 杂志只不过是引导⼈们去读⼴告的⼀个载体。 ——詹姆⼠·柯林斯(James

  C. Collins),1907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嗨!我是亚当,⼀个⼴告⼈。也许我曾经

  说服过你去买某⼀个牌⼦的饮料,提醒你开⻋的时候不要超速,以及促使你选择

  了某⼀家酒店。我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嗯,你很快就会读到了。这本书会告诉

  你,⼴告⼈都是⽤哪些招数和伎俩来说服你掏腰包的。这本书同时也会揭露⼴告

  ⼈⽤来影响你的⾏为的⼀些⼼理学技巧

  我写这本书,就是想为改变这种不对等的状态做点事。如果包括你我在内的消费

  者,对⼴告作⽤的原理能多⼀点点了解,在⾯对这些不断在我们眼前争奇⽃艳的

  ⼴告时,就能够更理智地进⾏判断,从⽽做出更好的消费决策。这样⼀来,营销

  ⼈员也就必须能够回应消费者,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好东⻄,于是形成双赢的局

  ⾯。说到底,⼴告既然会永远存在于我们身边,⼲脆好好把它的秘密弄个明⽩。

  第⼀部分 要改变什么⾏为? 第⼀章 暗⿊艺术:⼴告概论 ⼴告背后存在着⼀种哲

  学,它来⾃古⽼的观察:每⼀个⼈其实都是两个⼈——他⾃⼰和他想要成为的那

  个⾃⼰。 ——威廉·费瑟(William Feather),美国作家 我终于认识到,写⼀篇

  谈好⼴告的演讲稿,⽐写出⼀则好⼴告,容易多了。 ——李奥·⻉纳(LeoBurnett),李奥⻉纳⼴告公司创始⼈

  这就是⼴告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型:关注(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

  (desire)、⾏动(action),或称之为AIDA模型(图1–1)。这模型是在1896

  年,由⼀位挨家挨户推销保险的业务员艾摩·刘易斯(E. St.Elmo Lewis),总结

  ⾃⼰的经验⽽设计出的。他当时是这么说的(Lewis, 1903): ⼴告的任务是吸

  引读者,让读者看到⼴告,并且开始阅读。然后设法吸引他,让他继续读下去。

  接着要说服他,让他相信所读到的东⻄。能够做到这三件事的⼴告,就是⼀则成

  功的⼴告。

  有点难以置信的是,到今天,这个模型还是许多调研公司⽤来衡ᰁ品牌健康程度

  的标准,也还是很多营销⼈⼠⽤来谈论品牌与传播的思路

  这个模型是100多年前提出的,当时⼴告的形式还⾮常被动——消费者完全⽆法

  参与其中。反观今天,互动营销与传播环境早已⾮常成熟,⼴告⼈能做的,早已

  不只是对着⼈们喊话——他们完全可以让消费者参与进传播活动⾥。这就像是⼀

  个⽼师不能只是通过跟学⽣说话,就期望能够改变他们的⾏为——她必须想办法

  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看不⻅的⼴告也有效 想象⼀下,从公司开⻋回家的路上,你总会经过三个⼤型

  户外⼴告牌,⽽你对它们⼀向视若⽆睹——它们正好是⼤众汽⻋的⼴告牌。回到

  家,你在⼀个新闻⽹站上闲逛,这时你也没留意到,新闻右边也有⼤众汽⻋刊登

  的⼀则⼴告。如此看来,⼤众汽⻋根本就是把⼴告费打了⽔漂吗?根据罗伯特·

  希思(Robert Heath)的研究,这并没有浪费。希思在英国从事影响⼒学说⽅⾯

  的学术研究,他在著作《⼴告看不⻅的⼒ᰁ》(The Hidden Power of

  Advertising, 2001)⾥⾯提到,⼴告的效果,不在于信息传达的深度,也不在于

  观众吸收了当中理性或感性信息的多少;很⼤部分来⾃“低参与度吸收”(low

  involvement processing)。 在希思的研究出现之前,⼤家都认为,只有在⼈们

  有意识地注意⼀则⼴告,或者最起码知道⾃⼰看过这则⼴告时,⼴告才会有效。

  希思的论点是,⼴告⼀直在发ഀ着作⽤,不管我们是否留意它;每当我们看⻅⼀则⼴告,⼴告都会在脑中留下印象。希思的解释是,⼴告会在我们的⼼智中创造

  ⻓久的品牌联系(brand association),即使我们对它视⽽不⻅。久⽽久之

  这些印象会渐渐积累,引导我们发⽣⾏为的改变,从⽽去选择A品牌⽽⾮B品

  牌。这在⼼理学上被称为“单纯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Zajonc,

  2001),⼤意是,我们喜欢某些事物,往往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较熟悉。我们

  对⼀个品牌感到越熟悉,我们就会越喜欢它。⽽且

  ⼴告就是要改变⾏为 ⼴告这⼀⾏,做的就是改变他⼈⾏为的⽣意。⼴告⼈收到

  的⼯作指令,⽆⼀不是需要让某个地⽅的某个⼈,去改变他的某种⾏为。世上没

  有⼀个营销总监是被请来让他好好维持现状的,也没有⼀家⼴告公司接到的指令

  会是“你做的⼴告不需要有任何效果”。

  假设你是⼤众汽⻋的营销总监,你会选择以下三种⼴告⾥的哪⼀种,来改变消费

  者的⾏为?

  • 可以和消费者互动⼜⾜够好玩,有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开来的东⻄。

  • 同时诉诸理性与感性利益点的传统⼴告。

  • ⽤低参与度吸收的⽅式,慢慢在你的顾客⼼中占据位置。 其实这正是当前众多

  ⼴告公司所⾯临的难题——看似有好多能做的事,但到底哪些是应该做的事呢?

  对站在课堂上的⽼师和要教孩⼦踢⾜球的爸爸来说,最有效的教学⽅式就是让孩

  ⼦完全参与到这个教学过程。在⼀个可以互动的营销时代,⼴告要遵循的是⼀模

  ⼀样的道理。今天,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可以是互动的;身为消费者,我们也不

  会乖乖地被动接收信息。所以⼴告公司必须要懂得这个原理:⾏为改变态度,⽐

  态度改变⾏为来得快。

  改变他⼈⾏为和你的⽇常⽣活 想影响别⼈的,可不只有⼴告⼈。你所相信的每

  ⼀件事,你做的每⼀个选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被他⼈影响的。试想:⼀位招

  揽客⼈的咖啡馆⽼板、⼀位要求病患多做运动的医⽣,或是⼀位想让员⼯减少在办公室⽤电的办公室经理,还有,要你投票给他的政治⼈物、希望⼤家做垃圾分

  类的街坊邻居、想说服孩⼦吃蔬菜的⽗⺟……上述这每⼀个⼈,都在试图改变别

  ⼈的⾏为。 也有⼀种被⼴泛接受的说法,说⼀个⼈是⽆法改变其他⼈的。我在

  读⼼理学的时候,听过这么⼀个笑话。问题:“要更换⼀个电灯泡,需要多少个

  ⼼理学家?”答案:“⼀个也不需要。前提是电灯泡想把⾃⼰换掉才⾏。”这笑话

  虽然不太好笑,但让我想起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我妈妈给过我的忠告。当时,

  我被⼀个我很喜欢的⼥孩⼦“抛弃”了。我在床上⼼碎啜泣的时候,妈妈⾛进来跟

  我聊天。“我只是想要她喜欢我。”我泣诉。妈妈告诉我:“亚当,我们是没法改

  变别⼈的。” 但如果是这样,怎么会有⼼理学、教育学、⼴告学等这么多的专业

  都在研究如何改变别⼈的⾏为?⼼理医师要帮助病⼈采取⼀种新的⾏为模式、⽼

  师要帮助学⽣学习、⼴告⼈要说服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我们都参与了

  这些说服的游戏。如同那场巨⼤钢琴楼梯实验所展示的,你的确有可能去影响他

  ⼈,让他们做出你所期望的⾏为。

  ⼼理学是科学,⼴告是艺术 关于⼴告,有⼀段流传已久的名⾔:“我的⼴告费有

  ⼀半是浪费掉的,只是我不知道是哪⼀半。”这段话究竟出⾃何⼈之⼝,⼀直众

  说纷纭:包括来⾃零售业的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福特汽⻋的创

  始⼈亨利·福特(Henry Ford)、联合利华(Unilever)的创始⼈之⼀利华休姆勋

  爵(Lord Leverhulme)(也许他们刚好都困惑于⼴告如何才能有效——英雄所

  ⻅略同),这⼏位的名字都曾与这段话联系在⼀起。

  ⼼理学是科学,⼴告是艺术 关于⼴告,有⼀段流传已久的名⾔:“我的⼴告费有

  ⼀半是浪费掉的,只是我不知道是哪⼀半。”这段话究竟出⾃何⼈之⼝,⼀直众

  说纷纭:包括来⾃零售业的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福特汽⻋的创

  始⼈亨利·福特(Henry Ford)、联合利华(Unilever)的创始⼈之⼀利华休姆勋

  爵(Lord Leverhulme)(也许他们刚好都困惑于⼴告如何才能有效——英雄所

  ⻅略同),这⼏位的名字都曾与这段话联系在⼀起。这名⾔想表达的是,很多⼴

  告⼈其实并不太清楚他们的作品为什么或怎样才能产⽣效果——他们只知道,结

  果这⼴告是⻅效了。在我离开⼼理学界开始做⼴告,发现这个事实时,我惊呆

  了。⼴告圈外的⼈,都以为⼴告是被当作⼀⻔科学来操作的,但事实上并⾮如此

  ——甚⾄有时候南辕北辙。 ⼴告的科学性,⼤多只是被塑造出来的假象。⻨克尔

  ·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是⼀位研究⼴告公司与⼴告效果的美国社会学家,在他的著作《⼴告,不简单的说服》(Advertising, the Uneasy

  Persuasion, 1984)中是这么说的:“⼴告的⼒ᰁ,远远不如⼴告⼈与⼴告评论

  ⽂章所说的那样强。

  ⼀家⼴告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致说来,⼀家⼴告公司⾥有4种⻆⾊: 客户服务⼈

  员他们有个亲切的称呼——“穿⻄装的”(suits),或者⽐较不亲切的版本——

  “拎包的”(bag carrier)。他们负责维护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确保事情执⾏到

  位;通常这些⼈也负责⼴告公司⾥的⽇常⼯作。

  ⽐稿

  为了赢得⼀个⽐稿,⼴告公司总是会拼尽全⼒;公司⾥有的所有资源,都会被优

  先投⼊⽐稿。诚如莫⾥斯·萨奇(Maurice Saatchi,盛世⼴告联合创始⼈)所

  ⾔:“我们不需要赢,只要让对⽅输就⾏了。”以啤酒业务的⼀项⽐稿来举例,事

  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步是⽐稿简报,即详细陈述这个案⼦的任务。⾥⾯包括⼀个约40⻚的幻灯

  ⽚演示⽂稿,⾥⾯有啤酒⾏业的发展趋势(像是主流啤酒增⻓停滞、⼿⼯啤酒发

  展迅猛之类的)和⽬标消费者的特征描述,还会有⼀篇“⼈群画像”(pen

  portrait),⽐如:“史蒂芬是⼀个典型的澳洲佬——他是个搞贸易的,其实他胸

  ⽆⼤志,最喜欢的⽆⾮是跳上他的⼩⽪卡,跟死党⼀起去冲浪。然后在回家陪⼥

  朋友之前,他总会⾛进当地的⼩酒吧,跟⼏个朋友闲聊,来瓶啤酒。接下来的⽼

  戏码就是,⼥友因为他太晚回家⽽怄⽓,史蒂芬向她保证明天⼀定准时回家……”

  第⼆步,⼴告公司⾥的策划⼈员(在这个例⼦⾥,就是我啦)会消化掉这40⻚

  的简报,把它精练成⼀张纸。精练后的东⻄会填在图1–2这样的图表⾥,这与那

  些知名的世界级⼴告公司所⽤的真实简报格式⼤同⼩异。要决定把客户提供的哪

  些信息放进这⼀⻚简报⾥考验的是策划⼈员的功⼒。有第三步,简报写好了,就会被分享给创意团队。直到今天,⼀个创意团队往往还

  是沿袭着传统的配对⽅式:由⼀位美术指导(从视觉出发的创意⼈员)和⼀位⽂

  案(从⽂字出发的创意⼈员)组成。

  在这次⽐稿时,我们⼀次把这份简报下发给了8个创意团队。进⾏简报的时候,

  ⼤家⼀起坐在公司的酒吧⾥,他们⼀⾯喝着啤酒,⼀⾯听我讲,我们需要他们产

  出的创意。 第四步,我会给他们⼀段时间,让创意团队各⾃去想创意(这次⽐

  稿时,⼀段时间是指两个星期)。怎么拿出创意,他们各有各的套路:有些⼈拼

  命看YouTube的视频找灵感;有些⼈到处翻那些收录⼤ᰁ⼴告案例的书籍,看有

  没有什么可以借鉴;还有⼈选择去散散步(或者泡泡酒吧),等着灵感从天⽽

  降。后来我检视⼤家提出的创意,多数都符合简报的要求,但有⼀些与简报不太

  搭。不过,如果有些创意真的很棒,即使并不符合简报要求,我们也还是会选中

  它。

  第五步,经过两周的时间,我们把全部创意团队的创意都看完了,当中有四五个

  不错的想法,我们决定挑出来好好讨论。讨论的过程往往需要⼏个⼩时。这个步

  骤有点像客户在看创意提案,然后提出各⾃的看法。这次⽐稿时,我们最后决定

  了三个⼤家最喜欢的创意,把它们拿到澳⼤利亚各地的酒吧,去做消费者焦点座

  谈会测试(focus group)。

  第六步,测试完,如果有⼀两个创意最受欢迎,我们就得写出⼀篇策略说明,来

  论证为什么这些创意会有效。这份说明⽂件⼤概会包括:1. 为什么消费者会喜欢

  这个创意;2. 为什么这个创意能帮到品牌。 第七步,我们就要进⾏⽐稿提案

  了。提案时,我们会先对客户说明策略,然后和客户分享我们最喜欢的创意。在

  提案中,我们会⽤⼤ᰁ的⼿法来进⾏包装。通常在有希望最后赢得⽐稿的那⼀个

  创意提案上,我们准备的材料包括电视⼴告脚本、户外⼴告举例、诸多⼴播⼴

  告,以及⼀些“赚噱头”的创意。

  最后,客户宣布,我们的那⼀个创意提案获得的评价最⾼,于是我们公司赢得了这个⽣意。每当⼴告公司在这种⽐稿上获胜,就会搞⼀场盛⼤的庆祝活动。⼀般

  情况下,⽼板会把他的信⽤卡扔在吧台上,让全公司员⼯到⻢路对⾯的酒吧开怀

  畅饮,好好庆祝⼀番。


标签: 销售策略 广告策略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